職能導向課程設計(一):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

設計職能課程整合學習者、領域專家、從業人員、教師、訓練計畫主持人等多方意見,
共同成就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懸念」。


作者:賴廣瑜 /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特聘講師

近年來政府積極投入產業職能基準的開發工作,希望透過有系統的分析方法,制定人才的能力規格,做為學校、訓練機構與企業開發學習方案的參考,甚至進一步連結到能力認證或技能檢定,以縮短學用落差,達成學以致用的目的。

真正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

勞委會職訓局今年推動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制度,引起企業、學校及訓練機構的密切關注。不論該品質認證辦法內容為何,筆者很樂見政策能夠回歸學習發展的最原點-「學習者」,運用職能分析深入探究學習者現在及未來工作崗位要扮演的角色與工作任務,甚至進一步挖掘出阻礙學習者能力成長的原因,真真切切地從學習者角度指出必要學會的知識、技能與應養成的態度。

職能分析是訓練需求分析方法的一種。企業、學校及訓練機構大多根據主管要求、老師專長領域,以及現今流行的題材(技術),決定開辦的教育訓練。教育訓練規劃人員較少深入探究阻礙學習者能力成長的原因,或是要做好工作重要且急迫需要的能力。因為缺乏學習方案直接使用者(學員)的觀點,使得訓練規劃人員經常苦於舊的訓練內容賣不動,不知道該開辦什麼新的課程主題,以及無法了解學習成效的窘境。

透過職能分析,依據職能內涵發展學習方案,提供另一種突破困境的解決方案,引導訓練規劃人員追本溯源地回到學習者身上,探詢他們工作或成長的需求,想要完成的任務或是解決的問題,使得學習方案成為真正止痛止血的良藥,而非補充知識養份的維他命。藉此契機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從教學者會教什麼,訓練機構能辦什麼課程,轉而關切課程的終端使用者-學習者的需求。

從學習者需求創新教育訓練產品

教育訓練領域如同其他產業,也面臨內容創新、服務轉型與擴增獲利來源的挑戰。找出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是創新的方法之一。要如何找出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呢? 破壞式創新作者 Christensen 與 Raynor 在《創新者的解答》一書中提出的「需要完成的工作」模型。「需要完成的工作」模型指出創新來自重新思考顧客的需求,從顧客要完成的工作著手,顧客其實不是要「購買」產品,而是「雇用」產品來替他們執行工作和解決問題,例如:學生付費購買課程,是為了取得完成工作任務與適應變化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進修,為學習而學習。

「需要完成的工作」模型與依據職能內涵發展學習方案的觀點實是殊途同歸﹗都是回歸學習者「需要完成的工作」。職能則更進一步指出需要完成工作的行為表現與知識、技能、態度之間的連鎖反應關係,以及能力成長的軌跡。

企業投資訓練資源及學習者付出時間金錢學習之時,都關心「學習內容和我有什麼關係」、「學了有什麼好處」、「不學會怎麼樣」,注重學習能夠為自己帶來的效益和價值。若根據職能規劃設計課程與學習方案,即能夠很清楚地回答學習方案的目的與學習成果。企業、學校與訓練機構也能夠從學習者的需求中,創新學習內容,打造學習產品的市場差異,與取得論述顧客價值的機會。

本文同步刊登於經濟部人才快訊 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3/11/blog-post.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開場就介紹演講大綱穩死:四招和聽眾搭訕誘惑的方法

演講結尾是慾望的起點:四招譜出精彩結局的方法

Adobe反其道而行,用「紅盒子」鼓勵員工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