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4的文章

職能導向課程設計(二):「職能搭橋」打造利害關係人共同創新與動心的平台

圖片
職能是建立共識的共通語言,在學習方案規劃階段即邀集關係人參與, 連結產/企業用人需求、發展學習內容與驗證學生的就業能力。 作者:賴廣瑜/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特聘講師 近年來勞委會職訓局積極推動職能基準開發與職能導向課程認證,而教育部正推行技職再造二期等計畫。兩個與培訓機構、技職院校發展密切相關的主管機關,不斷促進培訓機構、學校與特定產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學習方案,提升學習者就業的能力。然而,這些方案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職能搭橋」打造利害關係人共同創新的平台 運用「職能搭橋」是上述方案的共同點。透過職能研究,深入探討從事該工作/職務所擔負的職責、行為表現,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等,經由設計職能導向課程的過程,匯集該工作的從業人員、用人單位主管、教師、課程規劃人員、學習者等利害關係人,在學習方案規劃階段即共同參與,連結產/企業用人需求、發展學習內容與驗證學生的就業能力。 此過程改變以往培訓機構與學校等到培訓完,再輔導就業的被動作法,轉為主動出擊,在學習方案規劃階段,就聯手企業共同設計開發,針對其用人需求設計學習方案,將原本的顧客(用人企業)轉變為研發者,甚至更積極參與,指派企業講師授課與提供實作訓練場所。 學校與培訓機構苦思未來發展與新的學習產品之際,改以共同創造模式創新,轉變研發與提供學習服務的方式,帶領顧客、供應商與合作夥伴進入價值創造的前端研發流程,藉此設計出色的學習產品與服務,同時也降低培訓機構與學校的成本與風險。過程中企業深度參與不但提高問題擁有感與投入程度,同時提升教師專業實務經驗,並增進學生實務技能,達成學以致用,提升就業準備度的目的。 依據職能設計學習方案 培訓機構、學校與企業共同創造學習方案的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從事該工作所需的能力,轉換為可以培訓的教學內容? 困難的原因是有些能力無法在培訓機構與學校養成,需要經驗與時間累積,像是敏銳度、判斷分析能力;或是培訓機構與學校缺乏足夠的教學資源,如:情境、設備、師資、時間等;亦或是考量學生的能力條件,必須因材施教,調整教學內容。教師與課程規劃者必須綜合考量前述因素,重新分析職能資料,設計學習方案。設定課程能夠具體實現的成果與學生應該表現出來的能力,避免期望過高,造成學用落差更大。 該如何分析職能,進而設計學習方案呢? 以下以「第一線櫃檯人員